四川省企业联合会 四川省企业家协会

做强做大做精做细 推动百强川企腾飞

会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动态

2024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建议

2024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建议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

20249月)

 

2024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以2023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连续第23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20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连续第6年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连续第4年发布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这些榜单涵盖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共计1071家大企业。

2023年,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增速由2022年的3.5%放缓至3.0%;从国内环境看,外需下滑和国内需求不足叠加,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经济恢复面临很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以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大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攻坚克难,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进入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阶段。展望未来,全球经济与疫情暴发前相比仍显疲软,我国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难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扬优势、补短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要坚持不懈做大,更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好发展。

一、2024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2024中国500强企业总体呈现规模增长放缓、经济效益改善向好的态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虽低于美国企业500强,但优于世界企业500强;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的特征更为显现,内生发展动力不断蓄积,新旧动能转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继续推进,发展协同性有所增强;入围世界企业500强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营收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效益恢复性增长

1.营业收入低速增长

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迈上1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较上年相比(下同)增长1.58%,增速下降4.16个百分点;入围门槛为473.81亿元,提高3.83亿元;资产总额为428.86万亿元,增长7.28%

2024世界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40.99万亿美元,略高于上年水平,微增0.09%,增速下降8.33个百分点;2024美国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18.84万亿美元,增长3.86%,增速下降8.91个百分点。

2.净利润恢复性增长

2024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5092亿元,较上年增长5.01%,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4.10%,提高0.14个百分点;受资产周转率变慢的影响,净资产利润率为8.01%,下降0.13个百分点。

2024世界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965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5%,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7.23%,提高0.16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3.46%,下降0.75个百分点。

2024美国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17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03%,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9.11%,提高0.51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7.36%,提高0.24个百分点。

3.亏损面及亏损额下降

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9家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500强减少了4家,亏损面为7.80%,亏损面在连续3年上升后出现下降。39家亏损企业合计发生1004亿元亏损,与上年50043家企业的1458亿元亏损相比,明显减少;平均亏损额从33.90亿元,下降至25.76亿元。企业亏损额大致相当于2024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45092亿元的2.23%,低于上年的3.39%

(二)研发强度再创新高,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1.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813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350亿元,增幅为14.89%;占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33278亿元的54.50%,中国企业500强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重要力量。

2024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额占其营业收入总额的1.90%,较上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这已经是中国企业500强总体研发强度连续第7年提高。

2.专利质量继续提升

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发明专利占比回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持有有效专利总数202.97万件,比上年增加了14.44万件,增长了7.66%。其中持有发明专利88.96万件,比上年增长了19.67%。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43.83%,比上年提高了4.40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在两连降后再回上升通道。2024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拥有有效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64.81万件、81.23万件,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49.29%,发明专利占比高于中国企业500强总体水平。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活跃度均有所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共申报参与标准制定75252项,较上年申报数增加了142项,企业申报参与标准制定数据实现了6连升。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企业共申报参与了5267项国际标准制定,这一数据比上年增加了275项。其中,通信设备制造、电信服务、电网行业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前三位,合计占全部国际标准制定数的32.93%;通信设备制造、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为参与标准制定前三位,合计占全部标准制度数的14.02%,我国参与标准制定企业的总体水平上升。

(三)战新业务发展较快,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1.战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4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简称战新企业)100强入围企业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12.79万亿元,较上年100强增长14.51%;战新业务利润为9048亿元,较上年100强增长29.53%;战新产业资产总额为18.6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67%

战新业务对企业总体经营贡献继续提升。2024中国战新企业100强战新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24%,较上年增长3.65个百分点;战新业务利润占总体营业利润的比重为40.15%,较上年增长5.20个百分点;战新业务平均利润率为7.31%,较上年增长1.06个百分点,高于总体业务平均利润率(6.54%0.77个百分点。

2.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24中国战新企业100强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入围主力产业,入围企业数分别为26家、25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入围企业增加3家。

传统产业企业积极通过发展战新业务加速转型升级。2024中国战新企业100强中,黑色冶金行业入围企业数达到8家,排名第一;汽车及零配件制造行业有6家企业入围,位列第四位;一般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各有5家企业入围,并列排名第五位。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先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在500强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稳中有增,相关行业企业入围数量相较于疫情之前增加18家。

与此同时,上述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在稳步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但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了13.13倍,在所有行业中高居第一位。互联网服务企业净增3家,入围企业数量增至10家,行业营业收入占比也提升至3.45%,净利润占比更是高达8.58%,已经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行业,对研发投入的贡献也占到了6.87%

(四)实体企业营收增速较快,服务业企业效益向好提升

1.实体企业发展加速效益改善

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实体企业(不含地产与金融企业)的营业收入为91.8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1%,而地产与金融企业则出现负增长,营业收入下降至18.22万亿元,增速为-1.06%,较上年下降了5.27个百分点,显著低于实体企业营收增速。

从银行与非银行企业看,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482家非银行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75%7.26%,较上年分别提高了0.19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盈利水平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不同程度下降,非银行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差距有所缩窄。

2.制造业企业对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较高

制造业企业营收增长是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主要增长动力。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共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71万亿元,增长1.58%,其中264家制造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5.2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了0.89万亿元,增长2.01%,对总体的增长贡献为52.19%,高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贡献。

与之相比,美国和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增长则主要由服务业增长驱动。2024世界500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了361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增长了12137亿美元,而制造业和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均大幅下降,出现负增长。美国500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了6997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增长了10630亿美元,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同样为负增长。

3.服务业企业对经济效益增长贡献突出

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165家服务业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2.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了0.18万亿元,对500强总体的归母净利润增长贡献率高达83.33%。经济效益指标有所改善,165家服务业企业的整体收入利润率为6.81%,比上年提升了0.30个百分点,高于500强总体收入利润率(4.10%2.71个百分点。

(五)入围世界500强数量稳居前列,跨国指数有所回落

1.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2024世界500强的上榜企业来自34个国家或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中国共有133家企业入围,较上年减少9家,其中中国内地有125家企业入围,较上年减少8家,入围企业数量高居第二位;美国有139家企业入围,较上年增加了3家,再次超过中国内地的上榜企业数量。两者上榜企业数量合计272家,占比超过半数,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近五年变化趋势来看,中美两国企业入围数量大体相当,中国在世界500强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2.在多个行业中收入和净利润领先

2024世界500强的125家中国内地企业中,营业收入方面,14家位居全球行业首位,13家位居全球行业第二,15家位居全球行业第三,进入全球行业前三的中国企业合计为42家,较上年增加4家。净利润排名全球行业首位的中国企业为5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二的中国企业为10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三的中国企业为11家,位居全球行业净利润前三的中国企业共26,较上年增加4家。

3.中美大企业优势行业差异较大

2024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美国上榜企业行业结构差异明显,两国营业收入领先行业数量各占近半。从各行业营业收入来看,中国企业在防务、化学品制造、机械设备、建材生产、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制造、金属产品、消费品生产、房地产、公用事业服务、采矿业和建筑业11个行业的营业收入超过美国。美国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食品饮料生产,药品和医疗设备制造,电信及互联网信息服务,金融业,批发贸易,邮政和物流7个行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中国;并在交通运输业,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零售业,旅游、餐饮及文化娱乐和综合服务业5个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4.跨国公司100大跨国指数回落

2023年全球范围内企业跨国经营出现停滞乃至倒退,2024世界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为49.21%,比上年下降2.64个百分点。2024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5.35%,较上年下降了0.5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低于世界跨国公司100大。

2024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入围门槛为198.40亿元,比上年提高19.31亿元,提高了10.78%;海外资产总额为123690亿元、海外员工总数为1273583人,分别比上年增加5.12%6.90%;海外营业收入为86205亿元,比上年下降5.37%

二、当前我国大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再度起航之年。我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在发展中、在转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稳增长、增效益、提高发展质量,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企业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一)全面深化改革再度起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发力、多点突破,诸多改革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针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了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领域,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着手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与此同时,《决定》还对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和目标。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进重大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以及改革任务的完成,将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持续增强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金融与实体的关系明显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持续增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新举措,将有助于加快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融资供给角度看,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资金供给力度,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从结构上看,2023年末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从融资成本看,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运行,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2024上半年,各类债券发行利率几乎全线走低,小微企业普惠型贷款利率也稳中有降。当前,在新经济和外需拉动下,企业发展信心有所提升,结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将有效扩大融资贷款规模,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围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加快建设需求导向、应用牵引、企业主体、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撑引领了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是网络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已建设完成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涵盖3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439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460余项,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加快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二是技术要素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至2023年底,我国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累计超过1000家,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累计超过150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累计达到45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个,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三是企业整体创新实力持续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从研发投入和产出成果上看,202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全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

(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巩固扩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需要,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进程持续推进。一是设备更新不断加快。20242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题研究,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是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抓手,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先进产能比重,释放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成为拉动工业企业盈利改善的重要因素。二是数字赋能深入开展。当前,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不断提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2023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9%,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为75.5%,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为27.5%,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改造提升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实现材料、人员、工位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绿色低碳持续开展。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广158项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累计培育5000余家绿色工厂、600余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环保装备规范条件企业,建设近400家绿色工业园区,传统工业企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效果显著,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增长。

(五)国际经贸环境机遇风险并存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诸多影响因素交织叠加,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复苏外部阻力凸显。联合国于今年1月初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3%的增长率。全球低增长率会导致全球需求放缓,进而打击商品出口,对于商品出口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中国而言,经济复苏将面临一定阻力。二是企业“走出去”或将面临更多壁垒。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以强化监管为名的打击与制裁措施,对技术使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强化,旨在降低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这些均实质性地影响中国与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贸易与投资合作。三是全球各国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和关键技术自主化,特别是在医药卫生、粮食安全、重要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同时,非关键产品供应链布局更加灵活、多元和分散。主要发达经济体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顶尖人才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大争夺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的力度,直接推动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发生深远变化。但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总体上稳中向好。在全球贸易稳定复苏增长和国家稳外贸政策的共同推动下,20241-7月中国货物出口贸易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6.7%,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10.6%。与此同时,中欧经贸关系的紧张程度有所缓解,连续中断5年的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再次举行,印度也传出有关降低中国商品非贸易关税的信号,年初以来举办的多个国际贸易峰会均取得丰硕成果。总体上说,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虽有挑战,但也蕴藏机遇。

(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构成约束

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市场扩容困境依然是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增长空间和利润水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甚至于面临着存亡困境。有效需求不足的另一面是供给相对过剩,进而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甚至是以价格战为代表的低端竞争和“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这不仅影响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进程,甚至会加速部分企业的破产和出局。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还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负面连锁影响。现代经济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需求的不足很容易在产业间、企业间和要素间发生传导和连锁反应,进而对整个产业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推进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会议再次强调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的更高要求和任务。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特征和要求,以增强活力、创造价值为中心,着力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加快锻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化企业,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持续深化内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谋划部署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大政方针与路线图。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旨在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体制机制环境;而内部条件改善与基础提升,则需要通过微观主体自身的改革来实现。企业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结合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扎实有序深化内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率的、市场化的经营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新《公司法》的要求,依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形成治理合力,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有机高效地融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尊重并利用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改革开放中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推进人员、资本、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优化调整,建立市场化薪酬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深化内部管理流程变革。优化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健全决策体制,全面梳理内部管理流程,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手段,调整优化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二)因企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的新概念。近一年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大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带头人,要将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目标,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领军大企业要充分发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作用,着眼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加快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形成汇集各方研发资源的重大科技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企业主导的新型创新体系。

二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多层次市场需求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攻关突破,注重科技管理创新,探索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以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开发方面的感知能力更加灵敏,大企业须加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开展合作研发项目、风险投资与孵化、技术转移与许可、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形式,带领产业链上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技术水平,推动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创造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个维度的因素都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具有实质性的影响。

一是借助技术创新来提升增加值率。中国企业的增加值率总体上远低于欧美国家企业,造成这一不利局面的关键原因在于技术水平的落后,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差距,从而缩小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之间的增加值率差距。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获取品牌溢价率。知名品牌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同时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率,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起步较晚,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也相对不足,大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努力打造更多中国知名品牌,以更高品牌溢价率来推动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是抓实精细化成本管理拓宽盈利空间。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着手做好成本节约的细节管理。既要想方设法精简结构,也要精打细算减少原材料损耗,既要提高人员产出水平,也要提高产线产出质量。

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超额利润,大企业要努力构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可以是领先的技术优势,也可以是无可模拟的商业模式,可以是核心专利、商业诀窍或领先的标准,也可以是难以超越的最低成本,可以是优质的人力资源,也可以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大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需要中国大企业迎难而上,逆势而为,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开辟新天地,展现新作为,收获新业绩。

一是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业务布局。树立全球战略思维,致力于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步发展,将生产、科研与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布局。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企业发展。正视与世界一流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学会借力发展,积极主动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要突破重重阻力,按照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在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并购重组,进而获得国际优质生产要素、创新资源与市场渠道,加快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之间的差距。

三是做好国际化经营的合规与风控。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有着巨大的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大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差异,扎实做好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确保海外投资经营的资产与人员安全。

(五)不断增强产业链控制力和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中国500强企业为代表的“链主”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业链上的强大影响力,引领产业链发展方向,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一是充分发挥价值链链主职能,关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重要作用,提升现代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能力和关键产品供给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等资源优势,搭建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平台,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对行业关键环节和发展趋势把控力,有效提升价值链供应链韧性,力争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二是按照现代价值链总体目标分解具体任务和重点指标,围绕技术、产品、服务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等制约现代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资源,并通过有序嵌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共同向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实现现代价值链企业整体发展。

(六)切实强化抗风险能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经济背景下,市场波动、竞争加剧、技术变革、自然灾害等未知风险都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要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就需要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是系统谋划,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大企业而言,要高度关注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规范管理和资源统筹,以制度形式明确集团各层级风险管理的边界和管控方式,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系统内各级子公司重点风险环节的集中管控,全面提高对全系统风险的掌控力。

二是见微知著,提高风险识别预判能力。风险是未来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研究未来之不确定性,恰恰是风险管理工作中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企业要长期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情况,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监控,以及时掌握风险发生的“前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发现苗头果断出手,避免单一微小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三是积极化解,强化综合监督和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日常管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关键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明确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应对措施;定期梳理分析相关风险应对情况,结合当前企业内外部风险水平变化情况,及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应对方案体系完整、全面控制、执行有效。

(七)深入推进优秀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充分提升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深刻了解企业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思想精髓、独特创造和鲜明特色,总结提炼和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行业特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并以之作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是以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品牌竞争力。可以从文化层面入手,进行品牌塑造,在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等方法工具的运用上不遗余力。深入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区域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资源,并将其进行研究转化后贯穿于生产制造、形象传播的全过程,塑造出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品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