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企业联合会 四川省企业家协会

做强做大做精做细 推动百强川企腾飞

百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百强动态

2022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峰会主旨讲话

新征程 新使命:全力推进大企业大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2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峰会主旨讲话

2022年12月15日

 

各位企业和企业家代表、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在全川上下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潮之际,2022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峰会在成都隆重召开。首先,我谨代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四川省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四川企联),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企业和企业家代表、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入围2022四川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数字经济100强的企业表示诚挚的祝贺!

2022年四川企联在多年开展“四川企业100强分析”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企业联合会500强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结合多方权威机构榜单数据,继续推出“四川百强企业”排序。除发布百强名单外,还进行基本经济指标、企业发展趋势、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跟踪分析、研究,发布成果报告,对我省企业认清自己所处行业地位,找出发展差距,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政府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今年的榜单我们看到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防控长期影响的情形下,我省大企业 大集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逆势发展,百强入围门槛较2021年进一步提高:

   综合100强入围门槛54.19亿元,比2021年继续上升1.2%,更多第三产业企业与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榜单。制造业与服务业入围门槛分别为9.42亿与4.33亿,达到历年最高。综合100强企业全年总营收达到31561.43亿元,较去年(27923.79亿元)增长13%,依然保持着四川经济中流砥柱的地位。营收超千亿的企业今年更是增加至6家,分别是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集团再次入榜世界500强,蜀道投资集团、成都兴城投资集团两家企业新晋上榜,实现四川本土省、市属国有企业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100强企业总资产额有一定回落,一部分原因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传统重资产企业逐渐退出竞争,在市场的变动和产业的重组下,一些企业开始向轻资产模式转变,以及部分互联网科技型企业开始跻身百强。与总营收额一样,总利润额也达到历年的一个峰值,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亏损企业继续减少。通过与去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2022年四川企业100强的总体规模指标除资产外都有一定提升,从历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除2017年经历了一个小幅下降,随后开始慢慢爬升,体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后劲。

   从所有制方面来看,2022四川企业100强中,国有企业65家,营业收入、 利润、资产、从业人数指标分别占100强的68.07%、72.24%、81.12%、57.64%,仍然在企业规模指标上占主要地位,资产总额占比体现了显著的“重资产”特征。民营企业和其它所有制企业35家,较去年所有增加,在企业规模、人均指标等主要数据上仍然与国有企业有较大的差距。2021年资产负债率国有企业超过80%,今年下降到71.53%,经营风险得到一定降低。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100强中入围企业数最多的是成都(72家),继续保持着龙头地位,其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纳税总额等指标依然在100强中占据绝对优势,体现着全省经济增长核心极的作用。同时,省内各市州也不忘积极发展本地企业,不少地区的龙头企业开始跻身百强,在经营效率上也展现了较强的实力,宜宾、泸州、攀枝花等效率与效益数据表现不凡。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进程的推进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100强企业继续深入实践创新驱动战略,80家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总额444.3亿元亿元,平均每家企业5.55亿元,较去年增长27%,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74家。研发费用增长率超过100%以上企业12家,大多数企业研发费用增长率超过10%,充分体现了四川百强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以及创新驱动在企业的深入实践。

   2022年经我会积极推荐报送,四川企业综合15家、制造业12家、服务业11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入围名次和数据指标都有提升,在西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继续保持着西部企业与经济的龙头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只对综合百强的情况做简要介绍,更多的榜单情况与排序分析大家可以参考《2022四川企业发展报告》。从这些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四川企业1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大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战胜供应链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布局“新赛道”,夯实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构建创新链,积极营造企业生态,以自主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保持了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大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战略制高点,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发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国内发展任务,进一步推动企业在经济社会抵御冲击、奋勇前进中发挥更大力量,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期望和要求。因此,企业家应在战略生态化、组织平台化、人才合伙化、领导赋能化、要素市场化、运营智能化上创新思维、迎难而上,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以足够的战略耐性、顽强的战术韧性、扎实的执行悟性、坚定的创新灵性摆脱对过去成功路径的依赖,用新思维理解新时代,用新聚合构造新生态,用新业绩创造新未来。

   虽然从数据上看,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卓然,但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差距仍清晰存在,在新经济、新产业领域,特别是在供应链主导权、行业话语权、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以来,国内虽然疫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管控政策逐渐放松给生产恢复提振了一定的士气,但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存在,国际摩擦有增无减,中美斗争明暗交织,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新的问题纷至沓来,我们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振信心、找准方向,不畏艰难、勇于突破,构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对标“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在历史的新征程中迈出扎实的步伐,不负新的使命,创造新的辉煌。下面,我就企业的发展谈几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1、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争当排头兵,做好领头羊。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新阶段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未来五年主要目标还是2035年总体发展目标体系中,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相关目标的完成,不可能是一件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当前,面对复杂诡谲的外部环境与疫情的长期影响,党中央适时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期稳定经济预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张力。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双重背景下,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我国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都势必迎来全新的发展趋势,呈现新的演变特征。同时,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优势显著,制造业及工业体系完整强大,社会大局稳定,市场空间广阔,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正在稳步消化,企业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进入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引领企业,主动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企业创新发展中。既要解决好自身的改革发展问题,又要统筹兼顾,积极关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改革,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地,在深化改革中充分激发企业活力,逐步破除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等文件,发放一系列政策礼包,为企业带来了“利好”。我们百强企业要审时度势,用锐利的眼光和思维利用好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和机遇,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当好“排头兵”、“领头羊”,带领全省企业跨步迈进全新的发展征程。

2、深耕实体,聚焦主业,以技术创新打造高端制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体经济是我国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四川是工业大省,深耕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提升主导产业的优势增量,对我省产业发展驱动作用巨大。坚持高新技术为主导,大力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智能制造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把主导产业的长板拉长,实现优势叠加,才能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跑得更快、更稳。

   下一步,围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将重点实施“三个工程”,即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基础工艺、软件等七个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技术和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和优势提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我省重点产业链薄弱短板和缺失环节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广大企业要抓紧时间和机会,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聚焦主业,积极行动,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和环节,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尽快补齐技术短板。充分利用好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和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高校、研发机构以及政府、中介平台等的有机结合,加强协作互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突破,助力我省实现高端制造“补短板”,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3、努力践行数字强省,立足新赛道,构筑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

   当前,随着基础性信息技术和前沿热点通信技术加快迭代演进,深度融入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加快数字布局,建设新型产业创新载体,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协同推进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放利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新的产业格局和全新优势赛道正在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特色消费品等众多领域都孕育着革命性的突破与机遇。

   我省企业必须在转型升级思路上有所突破,以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建设为抓手,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形成数字化转型支撑力,尽快在管理理论、运营工具、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应用场景为载体,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真正深入关键业务和核心流程,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增强数据资本的增值能力,培育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和参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力争在航空航天、生物及健康产业、“双碳”产业、元宇宙及智慧企业等新的应用场景上实现新突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园区优化升级,以数字赋能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支撑。

4、坚定人才强企,提升企业持续创新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人尽其才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企业,迈步新征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厚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已成为社会共识。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当下我省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瓶颈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现代竞争市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我们企业要坚定人才强企战略,以“海纳百川”、“知才善任”的胸怀与举措来进行人才的储备和培育。一是要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公正平等的环境,积极营造大胆创新的良好企业生态,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更多领域的自主可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二是建立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体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加速培养适合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型人才,用好股权、分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工具,构建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三是要更加注重数智人才的培养。数字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许多企业既缺乏数字化高端领军人才,也缺乏数字化的技能型人才,全员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也普遍欠缺,造成转型改革迟迟不能落地。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从源头解决好企业创新、经营、发展的问题,源源不断的提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内生动力。四是要扎实弘扬工匠精神。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真正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工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世界发明专利第一、工程师队伍第一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优势,让科学家的创造、企业家的创新、全社会的“双创”通过无数工匠的深耕细作与匠心打磨,成就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创造”和“世界名牌”。

5、贯彻“双碳”战略,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国之栋梁的社会责任竞争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必将会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省作为工业制造大省,作为推动碳中和实现的重要一员,高耗能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污染物排放和生态保护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希望我们大企业大集团,要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双碳”达标规划,从产品生态化设计的源头出发,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发展低碳能源、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带头支持行业建立低碳创新联盟,探索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供给,减少资源浪费,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实现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过去几年可以说是异常艰难的几年,复杂的内外环境考验着我们,也锻炼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但站在历史视角看,这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与机遇,强化使命担当,以奋勇前进的决心,以敢于斗争的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之姿,迈入全新的发展征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四川企联作为企业和企业家代表组织,将始终践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秉承“平台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价值链共享”的服务理念,与企业和企业家一道,努力持续推进大企业大集团高质量发展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我坚信,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牵引,只要我们群策群力、融智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